现在,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了,相应的,二维码购物也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你买的演唱会票上印着二维码,公交车广告上有二维码,甚至房产中介都推出了二维码,如果你还在纳闷什么是二维码,你可真有点OUT了。
不夸张地说,二维码应用已经推广到了机场、餐厅、公交、电影院、会议、传媒、旅游等生活中。可以预见,随着二维码应用在技术、终端等方面的突破,手机二维码市场将迎来更为火热的发展。
手机二维码购物成趋势
伴随着手机行业相关技术的进步,一些以前用途并不广泛的通信技术忽然间大派用场,二维码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目前在各大城市越来越多透过二维码的方式提供新式商业应用,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各类商品、商家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个潮流和趋势。
那么,何为二维码呢?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目前市场的种种反应表明:二维码技术给用户带来的便捷感知,以及给企业带来的无穷潜力的营销平台,正使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行业应用的热点。
留心户外广告的人们会发现,去年北京的公交车站仿佛一夜之间都是1号店的广告,只不过它的广告形式很特别,并不是宣传自己,而是打出一面陈列着商品图片的“商品墙”,从食品到日用品、从手机到数码相机,大大小小应有尽有,每一款商品的下方都有相应的价格和二维码,消费者在路过时,如果看中某一款商品,只要用手机拍摄商品下方的二维码,就能实时购买,这可以说是一个“虚拟超市”。据介绍,类似的“虚拟超市”此前在韩国已经出现,这是一种代表最先进技术的手机购物方式。
同时,二维码电子门票技术已在众多明星的演唱会门票发售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如张学友的二分之一世纪演唱会,采用的就是二维码电子门票技术,大大避免了购票时产生的众多不必要的麻烦。歌迷们不用排队等候购票,只需网上轻轻一点,取票机处一刷,即可获票,方便省时,并且一人一票,让黄牛无机可乘。
二维码给各方带来便利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日益受重视和拓展应用,二维码实现了平面到电子的信息转变,通过其表达信息方式,人们的数字化生活越来越容易。这也不难解释二维码为何能够如此盛行。国内有关分析机构认为,2012年中国手机二维码市场开始进入成熟期。首先,二维码技术可应用的范围广,小小的二维码可印刷于杂志、产品宣传页、户外广告、宣传海报、报纸、网站等任何介质上。这对手机用户而言,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对企业来说,也拓展了产品的营销渠道。其次,二维码提供信息的移动性、便捷性以及全面性,是目前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相对于广播广告、电视广告,手机用户通过二维码登录网站获得信息更具随意性,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相关产品信息而无需守在电脑或电视前。
二维码给手机用户带来的便利不用多说,就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要说起中国二维码市场的领军者,不得不提1号店。去年7月份,1号店推出了基于二维码操作的“虚拟超市”,从而真正把“二维码”这一技术在中国市场带动起来。作为目前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网上购物平台,1号店目前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800万,营业额则是几何式增长:2008年417万元,2009年4600万元,2010年8.05亿元,2011年27.2亿元。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相比,1号店的业务范围更广、产品种类更多、配送能力更强大,甚至可以在这里买鲜蔬、牛奶等,或者订飞机票。就连全球连锁超市巨鳄沃尔玛也对它另眼相看,与之实现战略合作。
二维码应用还需多方推进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二维码多年来却“雷声大雨点小”。如今3G时代,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等新模式的涌现,运营商对二维码业务的热情明显提高。尽管手机二维码业务受到了运营商的关注,但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在应用规模上只能算“起步”。手机二维码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多方加以支持。
其一,运营商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实际上,要激活二维码这个市场,运营商的推动至关重要。一位系统集成公司负责人称,这一块业务在国内的产业链还很不完善,需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传统行业的巨头联合大力推广。
其二,手机终端适配再加强。首先,手机终端的安全级别不够高、手机平台的身份识别难以实现;其次,大多数手机上仍然没有内置的二维码读取软件,用户需额外下载;再有就是,由于手机摄像头的变焦功能和像素不高等问题,有些手机不能正确识别二维码。
另外,信用体系缺失以及金融机构没有相关的立法出台导致利益模式不清晰,也是制约二维码发展的因素。
但是无论如何,二维码应用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推广开,从应用的情况看,给参与其中的各方都带来了便利,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二维码消费的普及只在咫尺之遥。